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博学笃行,大医精诚。三年的学习中,我学习专业知识,夯实基础,积极参加学术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青春之我筑起健康中国的万里长城。

学术深耕:以科研为舟,渡学术长河
医学的深邃,始于对未知的敬畏与解谜的热忱。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肿瘤与核蛋白,自此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认真阅读文献,了解行业发展,参加学术会议,利用课余时间搜索食管癌与PCNP的原始数据、分析各类分子对食管癌的作用机制、学习作图与表格的构建。在数据与结论的碰撞中,让我明白——医学的真理,永远藏在文献的褶皱深处,唯有以谦卑之心深耕,方能窥见一斑。
创新破界:赛场烽烟里,淬炼医学之刃
在平时的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比赛,了解行业进展,与团队一起进步。在大创中,与团队一起研究靶向胱硫醚β合成酶调控口腔鳞癌放射敏感性的机制,拿下国家级优秀奖,取得重大突破;“互联网+”设计情景化院前虚拟仿真模拟训练系统,模拟急救场景,帮助了解受难者自救知识;创作“针灸铜人”时,王惟一的《铜人针灸图》化作算法中的经络拓扑,构建文化传承蓝图。也许奖杯会蒙尘,但那些为生命而战的昼夜,永远如星子一般缀满心穹。
古今共济:银针经纬处,寻文化薪火
“以古法解今疾”,在王惟一文化传承大赛,重走北宋针灸大家王惟一的学术轨迹,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字里行间触摸中医经络的玄妙。将患者的穴位电信号数据可视化,绘制出“疼痛热力图”;用3D打印技术复原北宋针灸铜人,让涌泉、膻中等穴位在AR中流转生辉。“那些被代码重构的经络,不仅是文化的复活,更是对“医者仁心”的千年呼应。
实验室札记:与卓越同行,共育科研青禾
平台若路,人如星光。三年来,加入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肿瘤精准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汴京科普团、兼任国际英文期刊Gene & Protein in Disease 兼职编辑,在这里学习成长,平台给了我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探索,团队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让我明白最好的平台,从不是让人仰望的云梯,而是让每个平凡者都能点燃自己的火炬;最美的人,从不是孤光耀世的星辰,而是彼此照亮、汇聚成河的微芒。在这里,锻炼自我,丰富阅历,提高自我,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优秀的学术型人才。
科普行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三年来,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加入汴京科普团,将医学课本知识化为行动指南。参加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回到家乡,服务乡村大众,宣传体检的必要性,普及体检知识,深入基层砥砺磨炼。艾滋病防治宣传周里,免疫学中“CD4+T细胞”的概念,化作红丝带海报上“保护自己就是保护未来”的呐喊。穿上汴京科普团的蓝马甲,成为行走的“医学翻译器”,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普及给他人,这一刻我深刻认识到知识不再是纸页间的标本,而是握在掌心的火种,将知识的火焰传递给每一个人。
未来长卷:向春山而行,织就生命锦缎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我将以创新为楫,以担当作帆,在时代的浪潮中校准青春坐标;以知识为刃,以理想铸魂,在奋进的征途上刻写初心如磐,以个人之浪花汇聚时代之潮汐,用青春之热血书写医路之新章!
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筹建于2015年。2017年12月经河南省科技厅批准正式成立。实验室隶属于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由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姬新颖博士创建。实验室紧紧围绕新型核蛋白PCNP开展持续研究,在PCNP与肿瘤发生、膈肌无力分子机制等方面作出了创新性研究,成为国际上PCNP研究的主要团队。团队成员以基础医学院为主,逐渐整合了护理与健康学院、口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淮河医院等校内外资源。目前已拥有多个学科、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优秀博士和博士后科研骨干30多名,三甲医院合作伙伴数十人。实验室聘请了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崔大祥、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朱峰和黄河学者季少平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短短几年时间内,在国际知名期刊如Oncogene, Cancer Letters等高水平SCI上发表论文130多篇,高被引论文3篇。2022年6月实验室原主任姬新颖教授创建了国际英文期刊Gene & Protein in Disease(GPD,季刊,刊号eISSN 2811-003X),拥有编委180余人,国际编委占比超过75%。先后招收外籍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20多名,开辟了人才培养新途径。
期刊简介:Gene & Protein in Disease (GPD) 是专注于基因、蛋白质和疾病最新研究进展的国际期刊,主要发表分子医学和转化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澳大利亚Edith Cowan University的王嵬教授和英国King's College London的Annalisa Pastore教授担任主编,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编委并参与同行评议。GPD期刊目前已经被CAS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Google Scholar, J-Gate, Scilit,Crossref 和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等6个搜索引擎所收录。
导师组简介:
安杨,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Gene & Protein in Disease杂志青年编委。任职于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在河南省肿瘤分子诊断与精准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工作,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从事教学工作。工作期间发表SCI论文40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论文17篇,一区1篇,二区8篇,三区6篇,四区2篇。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荣获第三届中部三省(河南、湖北、湖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微课赛二等奖。
姬新颖: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现任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兼任基础医学部主任。曾任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医学院副院长。
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感染病专业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研究助理教授,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2018、2022),国际英文期刊Gene & Protein in Disease(GPD)创始人, 执行主编,河南省肿瘤精准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创始人,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荣誉理事长,发表SCI文章110余篇,含中科院一区和Top期刊论文20多篇,高被引论文3篇,引用次数3000多次;带领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多项,培养一带一路留学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近20名,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河南省免疫学会原副理事长、现任监事。
在国际上开辟新型核蛋白PCNP功能研究新领域,尤其是在肿瘤核蛋白研究方面处于先进水平,获批二项PCNP国家发明专利,已经规模化生产出PCNP抗原和单克隆抗体,正在研发多种检测试剂盒。初步证实PCNP具有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癌、肝细胞癌、胰腺癌和白血病等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个人信息:孙炜航,河南大学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优秀奖等多项奖项,河南省肿瘤精准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汴京科普团成员,国际英文期刊Gene & Protein in Disease 兼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