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杨昕:发挥医学生专长,为民众健康科普
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是全国科普日,这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而科普就是通过讲述自己的论据和结论,让民众能验证此结论是可重复的规律的过程。
科学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科普人不仅要具有一定科学知识、专业知识,更要有一颗为民众服务的心。记得在我高二的暑假和医院的医生护士一起参加“送医下乡”活动时,看到了很多山民对基本的卫生防疫、疾病防治知识的缺乏后,我深感医务工作者医学科普工作的任重道远,也更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医务人员的决心。
现在,作为一名大二的医学院学生,我更想用我的相关知识为医学科普做一些事。去年暑假期间,我到社区医院去担任志愿者,针对新冠疫情防控要求,面对居民对新冠疫情的恐惧、疫苗接种的怀疑、日常防控的误区等情况,在医院组织下利用图文宣传板,进行相关讲解和说明。科学的讲解使居民能安下心,自觉进行疫苗接种和做好日常防控,也使我享受到了成功科普带来的喜悦。
由于科普受众的特殊性,所以在科普进行时必需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更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去传播。在具体的方法上,除了运用传统的文章、图文宣传单、宣传窗之外,要更加运用网络手段去面对不同受众,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在不同宣传渠道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些常见疾病预防、急救、治疗的方法。针对科普的持续性,可以采用固定的卡通形象、吉祥物等形象,使医学科普更亲民、更能深入人心,也能够让民众更能够记住相关的知识。
如果说救死扶伤是医学者的天职,那医学科普是医学者的应有的道德。通过一个个医学科普人不懈努力,使人民少生病、生小病健康社会终将来到。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