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翟远坤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英文期刊Gene & Protein in Disease上发表题目为Can Epimedii herba treat periodontitis? A prediction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and dynamics analysis的研究性论文。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牙周支持组织,其特征是牙菌斑介导炎症发生,进而导致牙周支持组织进行性破坏和附着丧失,最终可引起牙齿脱落,且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淫羊藿作为常用的补肾益骨传统中药,具有抗菌抑炎、调节免疫、保护牙周组织等多种生物活性,但其主要有效成份和作用机制不明。网络药理学分析能够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揭示中药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的相互作用机制,系统地将药物与疾病联系起来,从蛋白互作调控网络层面,探索传统中药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天然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淫羊藿在预防和控制牙周炎过程中,关键活性成分与主要靶点的结合过程,分析中药化学成分与疾病靶点相互结合能力的强弱,为淫羊藿的中药现代化和抗牙周炎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实验室2019级本科生万军含、王雯雯为共同第一作者,翟远坤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河南大学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6922/gpd.4427
作者简介
万军含,河南大学口腔医学院2019级本科生
王雯雯,河南大学口腔医学院2019级本科生
翟远坤,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口腔医学院科研实验室、开封市牙周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15年7月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获生物医学工程博士,2016年4月至2019年11月分别在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生理系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骨骼肌肉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青年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口腔预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免疫学会感染病与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获得开封市科技创新人才,河南大学青年岗位标兵等荣誉称号。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6项,厅级项目7项,作为团队核心成员,获批山西省“百人计划”团队项目。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级科技奖励1项,厅级科技奖励3项,获批发明专利授权4项。担任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和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杂志副编辑,以及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Cell Proliferation等十余个知名杂志审稿人,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已发表42篇论文,SCI收录21篇,目前影响因子总和126,总被引次数2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