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特色研究,凝聚优势亮点,奠定奋飞基石,打造一流平台
1.偶然发现新基因PCNP。
2001年姬新颖在美国乔治亚医学院读博士后期间,在比较小鼠脾脏中2种表型的树突状细胞基因表达差异时,发现了10多个在CD8+DC细胞内高表达的基因,其中一个就是当时尚未命名的14号基因,后来2002年日本科学家将该基因命名为pcnp。后来该课题因故停止运行,文章未再继续完成。
2.不忘初心,开辟核蛋白PCNP研究新天地。
2009年姬新颖回国后始终忘不掉该基因,继续进行相关研究。2011年完成了PCNP等差异表达基因发现的课题,成果刊登在免疫学研究期刊(Immunologic Research),成为本团队首篇PCNP研究文章。
3.在新型核蛋白PCNP研究领域持续发力。
此后历届研究生均围绕PCNP开展初步研究。先后在肌肉细胞、白血病细胞、关节炎模型、树突状细胞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该基因与多种细胞和疾病有关系,值得探讨。参与该课题的研究生包括张虎、朱江木、朱玉楠、万振、汪洋、王一帆、闫成芸。
4.开辟肿瘤核蛋白研究领域。
2015级研究生高荧苒在青年教师吴东栋博士指导下,勤奋努力,首先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证实了PCNP与肿瘤的关系,2018年毕业前夕毕业论文被三区杂志BMC Cancer接收。成为PCNP研究的里程碑,开辟了新领域,由此,实验室全面转入肿瘤核蛋白研究,并于2017年据此结果申报成功了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实验室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实验室网站名称中包含pcnp,突显特色亮点。此后王大勇、洪亚、董鹏贞、陈亚歌、钱蕾、秦仰哲、陈昊杰、李可、周静静、张姝姮等研究生分别在肺腺癌、卵巢癌、甲状腺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鼻咽癌、白血病、黑色素瘤等模型验证了PCNP与肿瘤发生的关联性。初步表明,PCNP具有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予以确认。同时也发现还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如肺腺癌、卵巢癌、食管癌、鼻咽癌等。我们推测PCNP有可能作为分子量较小的转录因子发挥与抑癌基因p53类似的双重作用。
5.及时总结核蛋白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发表PCNP综述文章。
发挥优势,指导一带一路国际学生撰写PCNP英文综述多篇,进一步巩固了团队在PCNP研究领域的优势地址。巴基斯坦籍博士后Sarfraz, Nazeer和Saad先后发表综述文章3篇,理顺了核蛋白、PEST序列和PCNP之间的关联性。尤为可喜的是最近我们的本科生也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了核蛋白PCNP的综述文章。目前还有更多本科生、研究生和澍青医专骨干教师正在学习核蛋白基因的综述文章写作。
6.加强合作,促进PCNP应用研发。
团队先后与有关公司合作,培育出PCNP基因删除小鼠,抗原和单克隆抗体;获批海外引智项目2项,获批河南大学国际合作平台培育项目“核蛋白分子病理学国际平台”;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眼科(三门峡市眼科医院)所属的河南省青光眼国际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展眼科核蛋白PCNP研究,获批3个该医院的开放课题,获批经费90万元,项目将于2026年结题;与郑州赛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精准医学研发中心,研究核蛋白PCNP各类检测试剂盒;在此基础上以澍青医专名义,拟申报科技厅国际联合实验室,名称暂定为“河南省核蛋白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
7.发现PCNP抗原具有抗病毒作用。
与某P3实验室合作,发现PCNP抗原显著抑制流感病毒生长,已经申报相关专利。
8.本科生深入探索PCNP如火如荼。
临床本科生潜力无限,带领优秀本科生发表数篇PCNP SCI文章。
9.总结。
经过15年不懈努力,我们团队建成了省级实验室“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调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凝聚多学科、多学院、多单位骨干博士20多名,三甲医院紧密合作伙伴30多个,获批PCN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PCNP领域的SCI文章10多篇,在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共计发表SCI文章130多篇,成为PCNP领域的主要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获批河南省肿瘤精准诊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际英文期刊Gene & Protein in Disease (GPD),签约合作单位6家。
未来5年内我们将继续努力,在高水平文章和成果转化方面攻关,同时力争GPD期刊进入SCI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