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我作为一名研一学生,于基础医学院5楼会议室旁听了师兄、师姐们的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开题和中期是我们研究生通向毕业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这次旁听,我增添了许多紧迫感和危机感。在开学的这两个多月里,我虽学习了一些关于论文写作和实验技术的知识,但进展缓慢,而且都是理论知识,简忽所见,并没有做到融会贯通。看到师兄师姐们的中期及开题汇报,看到他们为之做的丰富的实验准备,我不禁思考,一篇好的学术文章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佐证,也需要深挖思考研究的深层意义。这些都需要研一期间进行扎实的理论知识积累,熟练掌握实验技术,以及不断地归纳总结后提出创新性想法。下面我就阐述一下对于本次开题报告的心得体会及未来规划:
一.理论知识
通过这次旁听,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理论知识的不足,例如,EMSA技术、细胞单克隆、细胞软琼脂培养及细胞系构建等这些实验室常用技术,我只略知皮毛。在这次导师建议的过程中,有老师指出,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实验的意义和针对性,不要照搬硬套,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实验技术。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实验的方法,也要深入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意义。在研一剩下的这段时间里,我将会尽量熟练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技术,阅读大量文献,学习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争取做到将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
二.选题方面
首先,对于我来说,目前感觉选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但通过和师兄师姐的交流及老师的指导,我大概有了以下想法:1、选题要具体,对于研究生而言,我们研究的课题更要有深度,一个越具体的选题能帮助自己更深入的去研究它,研究出来的东西往往更有针对性。2、选题要具备创新性,可进行多学科的交叉。3、选题要有操作可行性和实现可行性,我们这个专业,往往需要实验来验证的,若是现有实验无法给出佐证,那我们大概率是完不成的。4、选题要适合,选题在自己的课题组有良好的积累的话,那就会有很大的助力,因为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导师、前辈对于这个问题很熟悉,实验室也有大量的仪器和各种数据,能帮助我们更快获得成果。所以在选题的时候我们应和导师多多的沟通和交流。
三.科研态度
第一,做科研离不开好奇心,好奇心是激发科研热情的源泉,这也是很多科学家的初心,因此我们研究生应从一开始要培养好奇心,充分带动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并擅长的方向,这样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来说也是事半功倍的。其次,严谨的科学态度应当是我们每一个科研人所必备的,我们研究一个课题,不能只流于表面、浮于形式,要深挖其原理、作用机制和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灵活变通,若经过再三严谨地检验后,实验结果与猜想仍不相同,那么我们可以思考探究造成这样结果的深层原因。最后,有智慧的人往往是一个善于总结、善于思考的人,却不一定是知识渊博的人。一个不思考的人,往往得过且过,无法有一番建树。而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做科研亦是如此,要想在科研领域有所成就,必须要养成深入、持续思考的习惯。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次旁听报告使我有了危机感,在学术的道路上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积极上进、刻苦勤奋方能一争上流。
2022级 基础医学院研究生 晋雨晴
2022年11月29日